那是1949年的一个深秋午后,中南海菊香书屋里烟雾缭绕。毛主席指着堆满烟头的烟灰缸,对周恩来说了句让人意想不到的话:“咱们的天空还是光秃秃的,蒋介石的飞机想来就来,想走就走!”
这句话背后藏着多少辛酸?华东野战军攻打舟山群岛时,战士们眼睁睁看着敌机在头顶丢炸弹,只能用血肉之躯硬扛。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急得直跺脚:“没有制空权,打个屁的渡江战役!”
就在这个关键节骨眼上,一个名叫刘亚楼的东北野战军副司令走进了毛主席的视线。这个穿着打补丁军装的汉子,竟然成了新中国空军的缔造者。
从土八路到空军司令,毛主席慧眼识珠
话说回来,当时建设空军这摊子事,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。周恩来拿着厚厚一沓名单,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各路将帅的履历。可毛主席翻来覆去看了半天,摇头:“这些都是陆军出身,让他们管飞机?”
正巧刘亚楼从四野回来汇报工作。这家伙一进门就被毛主席给拦住了:“听说你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过机械化战争?”刘亚楼挺直腰板:“报告主席,还选修过航空兵指挥课程。”
毛主席眼睛一亮,当场拍板:“就是你了!给我半年时间,能不能让蒋介石的飞机不敢过长江?”刘亚楼想都没想:“保证完成任务!”
这一幕看起来轻松,实际上毛主席心里门儿清。刘亚楼这人打仗有一套,更重要的是脑子灵活,在苏联那几年没白混。当年在辽沈战役中,他指挥的坦克集群把廖耀湘兵团打得稀里哗啦,林彪都夸他是“现代战争的行家”。
穷司令的“抠门”生活,让毛主席都心疼
说起刘亚楼这个空军司令,那真是穷得叮当响。1950年的一次军委会议上,毛主席让他汇报空军建设情况。刘亚楼敬礼时,所有人都看呆了——这位司令员的军装袖口磨得发亮,里面的衬衫打满了密密麻麻的补丁。
毛主席当时就红了眼圈,起身走到刘亚楼跟前,手指抚摸着那些补丁:“亚楼啊,我给你批个条子,做两套新军装。”刘亚楼摆摆手:“主席,您别为我操这个心。飞行员的皮夹克还没配齐呢,我这破衣裳缝缝还能穿三年!”
这话听得在场的人都想哭。要知道,当时贪污分子张子善挪用的公款,够买上万套将校呢制服。可咱们的空军司令,穿着补丁衣裳为国家省钱。
毛主席偷偷从抽屉里掏出个牛皮纸包,里面是特供奶粉:“带回去给云英同志补补身子。”翟云英患有严重贫血,主席都记在心里。不过这奶粉刘亚楼死活不让老婆喝,最后还是拌在病号饭里送给了航校学员。
从零开始造空军,半年时间显神威
建设空军这事儿,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1949年底,全国能开飞机的人加起来不到一百个,大部分还是从国民党那边过来的。刘亚楼接手时,整个空军就像一张白纸。
不过这家伙有一套。他把从东北缴获的日军航空教材全部翻译出来,又从苏联请来顾问团。南苑机场的第一批速成班飞行员,三个月就能上天作战。有个福建小伙子胆子特别大,开着战机俯冲时差点擦着观礼台的旗杆,吓得刘亚楼直骂“胡闹”。
可就是这帮“胆大包天”的年轻人,后来在朝鲜战场上把美军飞行员打得满天找牙。志愿军空军首战告捷时,击落了两架F-80“流星”战斗机,消息传到北京,毛主席高兴得把砚台都给摔了。
朝鲜上空显威风,美军飞行员都懵了
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,刘亚楼发明的“一域多层四四制”战术让美军吃了大亏。这套战术说白了就是用米格机编队像切豆腐一样分割美军编队,打得对方措手不及。
美军飞行员在无线电里惊呼:“这些中国人在玩杂技!”他们哪里知道,志愿军飞行员晚上还得学航空理论,做梦都在背技术参数。彭德怀在战报上批注:“亚楼同志,你的雏鹰啄痛了秃鹫的眼睛。”
这期间发生了件有意思的事。刘亚楼为了激励飞行员,把自己亲手改装的第一架米格-15送上天。毛主席在南苑机场送行时,拍着战机说:“当年在井冈山,你说要当现代的赵子龙。”战机呼啸着冲上云霄,在蓝天上划出银白的航迹。
三十年战友情,主席削苹果的温暖
说起刘亚楼和毛主席的友谊,那真是从血与火中结下的。早在1935年甘泉战役时,红二师政委刘亚楼就用“绑腿布裹马蹄”的奇招,带着部队从悬崖绝壁摸到敌后,缴获了十二门山炮。毛主席收到捷报时,连连夸赞这个年轻的指挥员。
抗战时期,毛主席亲自把刘亚楼送到抗大学习:“前线少个师长,未来可能少十个军长。”在延安窑洞的煤油灯下,主席用闽西话问他:“还记得在才溪乡打游击时,你问我革命什么时候能胜利吗?”那时主席说过,等这些娃娃都长大,能看懂《孙子兵法》的时候。
1946年四平街头,炮弹掀起的冻土像黑雨。刘亚楼举着望远镜观察敌情,参谋劝他别太靠前,他大笑:“我在苏联开教练机那会儿,螺旋桨都快刮到树梢了!”当晚毛主席在电报里调侃:“代问亚楼同志,他的‘空中战术'在地上用着可还顺手?”
病榻上的最后相见,主席亲手削苹果
1964年春天,协和医院的玉兰花开得惨白。刘亚楼病重住院,毛主席三次前来探望。最后一次见面时,护士正给刘亚楼注射杜冷丁止痛。
“主席…”病人想撑起身子,被一双温暖的大手按回枕上。毛主席从公文包里掏出个苹果:“就像三十年前在娄山关,我削给你吃。”刀锋在果皮上蜿蜒,主席突然说起往事:“记得辽沈战役前夜,你在电话里跟我保证‘明天太阳照在红旗上'…”
苹果皮断了,刘亚楼虚弱地笑了:“这回…可能要食言了…”
1965年5月7日黎明,空军大院的白杨树剧烈摇晃。一代空军司令刘亚楼走了,年仅50岁。他去世时,毛主席特批的两套新军装还整整齐齐叠在衣柜最底层,标签都没拆过。
翟云英在回忆录里写道:“亚楼这一辈子,从来舍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。”这个穿着补丁军装建设空军的“穷司令”,用自己的节俭为新中国的蓝天撑起了一片天。
回头想想,刘亚楼这个人真是不简单。从井冈山的游击队员到新中国空军司令,从穿草鞋的红军战士到驾驭钢铁雄鹰的指挥官,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“为国奉献”。
如今我们看到天空中呼啸而过的战机,可曾想过当年那个穿着补丁军装的空军司令?那个宁愿自己受穷也要给飞行员配新装备的刘亚楼?历史不会忘记这样的人,人民更不会忘记这样的将军。
你觉得像刘亚楼这样的将军,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?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,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艰苦朴素的精神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,让我们一起缅怀那些为国家建设呕心沥血的老一辈革命家。
贝格富配资-配资平台哪家正规-股票配资程序-安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